部门简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基于“体-病-证”特征的中医“治未病”预警评测技术升级与服务示范研究》 项目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5年5月29日上午9:00至12: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基于“体-病-证”特征的中医“治未病”预警评测技术升级与服务示范研究(2024YFC3506300)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逸夫科研楼四层王琦书院会议室成功召开。本项目是我校十四五期间重要科研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由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王济教授担任。

王琦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项目指导专家与课题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林生主持。

IMG_6707.JPG

IMG_6748.JPG

刘存志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本次项目的启动是学校继往开来践行使命的又一里程碑,更是我校科研工作长期聚焦于民生痛点、响应国家导向、直面时代难题的新典范;他指出,王琦院士创立的九体医学,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为全球慢病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东方智慧;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升级循证医学体系三大任务,最后预祝项目以中西协同的智慧攻坚克难、捷报频传。

IMG_6736.JPG

王琦院士首先祝贺了团队获得重点专项项目,并对团队的科研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强调,本项目承担着国家科技计划的示范引领使命,全体成员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推进工作;提出要着力构建完善学术链条、深化学科交叉、推动方法思路现代化;特别要求预警评测技术需实现精准化升级、慢病管理要形成可量化成果、研究成果要获得学界的支持与共鸣。最后,王琦院士勉励大家,“学术的海洋是浩瀚的,我们今天要从这里出发走向广阔和深远。”

IMG_6835.JPG

科研处秦灵灵科长介绍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注意事项涵盖项目过程管理、经费使用规范、绩效验收标准等内容;强调要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协同推进项目进展。

IMG_6883.JPG

项目及课题一负责人王济汇报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和课题分解方案。本项目是针对目前中医治未病领域存在的四大问题,解决治未病评测、预警、干预和应用模式的关键问题。展示了五个课题的逻辑关系及创新性。并汇报了课题一中国人群健康状态和常见慢病的“体-病-证”特征及指标体系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案。

IMG_6916.JPG

课题二负责人朱爱松汇报《偏颇体质高血压“未病”中医预警模型及评测技术升级研究》。

IMG_6984.JPG

课题三负责人黄鹂汇报《偏颇体质糖脂代谢异常“未病”中医预警模型及评测技术升级研究》。

IMG_7002.JPG

课题四成员李天星汇报《偏颇体质养生保健方案和主动健康服务模式构建及示范应用研究》。

IMG_7014.JPG

课题五负责人伍文彬汇报《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前期的“治未病”干预服务模式及示范应用研究》。

IMG_7025.JPG

专家论证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商洪才指出项目要与学校两重项目融合,互相借助,各课题之间相互合力;提出了将治未病、九种体质、生活方式干预形成主要思想进行体现

IMG_7040.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黃学者谢雁鸣强调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具体实施步骤和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有效与社区沟通、获得支持,以及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操作流程等注意事项

IMG_7045.JPG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岐黄学者战丽彬指出了如何从人员培训、技术标准、质量控制三个方面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IMG_7059.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副院长,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林谦提出了确立规范标准、界定临界值、优化人群筛选等方案。

IMG_7064.JPG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所长助理汪海波提出了精简横断面调查指标、建立统一评价标准、节约指标同质性等观点。

IMG_7067.JPG

最后,王琦院士在总结致辞中讲到:我们要完善研究闭环、强化成果产出、建立课题交互联动、提高样本质量;最后,祝贺课题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IMG_7101.JPG

IMG_7110.JPG

IMG_7121.JPG

本次会议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基于“体-病-证”特征的中医“治未病”预警评测技术升级与服务示范研究项目正式启动。相信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下,在王琦院士各位专家学者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该项目必将为中医治未病和慢病防控作出突破性贡献。

 

(撰稿:王济、刘佳林 摄影:刘佳林 审核:王济、李英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