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未来战略中医学家王琦班)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顺利举行

为高质量推进中医学专业(未来战略中医学家王琦班,下称王琦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828日上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研究院院长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唐志书等校院领导以及多所兄弟院校、附属医院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由研究院副院长李英帅主持。

唐志书校长在致辞中指出,王琦班的设立是学校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要以“战略思维、科技创新、国际视野”为核心,构建贯通本科至博士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孵化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图片1.png

方案工作组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实践与评价、治理与协同等方面汇报了修订进展。

图片2.png

图片5.png

本次修订严格遵循学校“三学期制”“数智赋能”“跨学科融合”等指导原则,突出“战略中医+”课程模块、“三早实践体系”、“双轨导师制”等特色设计,聚焦培养“有理论产出的临床家、有战略思维的科学家”。

专家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

合影1.png

合影3.png

围绕专家意见与学校要求,王琦院士提出抓紧实施三大任务、同步推进若干体系建设三大任务大课程重塑课程结构,形成经典数智赋能战略中医+融合的课程群大实践贯通早临床、早科研、早实践三早实践链,完善跟师见习、院内外临床轮转与科研入门,强化临床问题牵引的研究训练大评价能力画像为主线,推行过程性考核、同伴评价与成果作品集,构建---闭环,突出真实性任务与综合性展示。在课程体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六大模式体系,一是教育教学智力体系吸纳校内外名家与跨学科导师,建设战略中医专家智库与开放教研共同体。二是教学体系三学期制优化学分与模块,形成经典-现代-战略的递进式课程矩阵与专题研修。三是评价体系建立能力画像库、达标规则与分阶段门槛,实施综合性成果展示与毕业要求达成监测。四是管理体系完善书院制治理,明确教学副院长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与流程,健全项目台账-节点督导-结果反馈五是体制模式探索书院+学院+医院+研究院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多主体、全链条协同。六是出口衔接计划打通毕业、就业与深造通道,明确本贯通、住培规培及国际联合培养的衔接路径。

唐志书校长对王琦班建设提出三方面明确要求,一是对标导向坚持成果导向与能力导向,构建复合型培养方案与中医药特色书院模式;同步更新课程库、教学大纲与实践规范。二是机制落地明确牵头与协同单位职责边界,打通教务处、研究生院与附属医院工作机制,形成需求-研制-实施-评估-反馈闭环。三是抓好实施围绕课程重塑、实践贯通、评价改革三条主线建立任务台账与时间表,分阶段推进,确保专家意见与院士要求条条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此次论证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未来战略中医学家(王琦班)”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引领区,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国家健康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撰稿:王之纯、杨正;摄影:刘佳林;审稿:李英帅、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