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简介

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 2024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圆满举办

2024年12月31日下午14:00至18:00,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在北京市和园景逸大酒店第一会议室成功召开了2024年终工作总结大会。王琦院士及研究院全体教师与博士后出席,院长助理王济、李英帅主持会议。

1.png

大会第一项总结本年度研究院重点工作,各分管负责人结合分管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院长助理王济、李英帅就2024年度研究院各部门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系统规划了2025年度工作思路。党支部书记郑燕飞就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进行汇报,充分展示了党支部在思想引领和团队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杨正、方旖旎分别对王琦书院及院士传承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展示了书院在人才培养和知识文化传承方面的显著成效。

大会第二项总结研究院公共事务工作和计划,研究院全体教师围绕科研项目推进、学术活动组织、行政管理等方面分别依次进行了汇报。

大会第三项院长助理李英帅宣布了体质学科2024年十大新闻,包括组织机构、人才梯队、高质量科研、教育教学、传承工作、科学普及、书院发展等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彰显了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九体医学发展的显著成绩。

大会第四项表彰优秀职工,王琦院士、院长助理王济、李英帅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教师颁奖,奖项包括教学先进工作奖7位、优秀科技人才奖9位、优秀传承工作奖8位、优秀管理工作奖4位及“大先生”奖1位,这份殊荣激励着研究院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再创佳绩。

2.png

3.png

大会第五项王琦院士做总结发言,围绕有组织科研、学术诚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术传承等方面,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2025年书院、研究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王琦院士在讲话中还提及了“土壤论”,强调平台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全体成员热爱这片“热土”,共同推动研究院蓬勃发展。

最后,王琦院士强调,我们要携手并进,秉承人心向善的理念,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增强凝聚力,推动2025年成为我们的创新之年、突破之年,成为我们每个年轻老师的成长之年。

此次大会全面总结了2024年度研究院全体教师的工作成就,并对2025年度的发展规划指明了道路与方向。在新的一年里,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全体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作风,携手奋进,共同书写研究院发展的新篇章,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

撰稿:刘佳林;摄影:刘佳林;审核:李英帅



附:2024年度十大新闻

1、研究院机构设置优化调整

2024年10月29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121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机构名称调整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增设1名正职和1名副职。

2、研究院党支部入选教育部专项行动团队

研究院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专项行动周期为3年,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各项任务。

3、获多项重量级成果

1)王琦院士团队牵头、王济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中医体质辨识体系建立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获国家标准立项。

3)郑燕飞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辨体-辨病-辨证’防治少弱精子型男性不育症的基础研究及转化应用”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高水平论文再获佳绩

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篇,其中“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LP-1 receptor agonists on glycemic control, body weight, and lipid profile for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 93.7)。《阳虚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基于214项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5、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1)王琦院士荣获2023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及终身影响力榜单;

2)李玲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3)王济入选北京中医药新时代125工程领军人才;

4)邵明燕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

5)12位老师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王琦、倪诚、王济、李玲孺、郑燕飞、姚海强;TOP5%李英帅、俞若熙、杨正、李园、白明华、方旖旎)

6、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1)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2)由王琦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构建中医理论与‘生命科学-疾病发生’调控关系诠释系统的战略研究”启动。

7、教育教学引领突破

1)圆满完成《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慕课录制、《中医学导论》课程师资培训会。

2)主编西医院校《中医学》教材,推进西学中工作。

3)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得专家高度评价。

4)多位教师获教师节表彰。

8、传承工作再谱新篇

1)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文库》项目,纳入“中医药院士传承文库”。本项目全面总结王琦院士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作为临床家、教育家、科学家、战略家等多重身份的“大家”特质,形成全领域、全方面、全时空的系统化的王琦院士“全人文库”。

2)新增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4个,收徒46人。

9、中医体质学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与运用,为健康管理、慢病防控以及社会老龄化应对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解决途径,被作为标志性科技成果典型案例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展出。

2)王琦院士为《岐黄中国》主讲人,节目累计触达0.81亿人次,获学习强国、健康中国等专题推荐,反响热烈。

3)在全国启动体质与治未病、体质与体重管理、体质与睡眠管理、体质与过敏病防治四大平台,首批签约单位30家。

10、书院教育特色鲜明

1)书院本年度举办5期培训,新增4个分院。

2)成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依托书院分院设立“王琦班”,以培养有理论产出的临床家为目标。

3)书院多位学员入选北京中医药新时代125工程领军人才。

4)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本年度接待参观768人次,承担岐黄学院学生课程实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吉林省白山市市长王雪峰、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李可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耀献,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松林,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谢瑞瑾、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狄森等重要领导以及来自教育部规建中心、国家发改委评审中心、河南省卫健委、漳州市卫健委、海南省院士联合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等重点单位人员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