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现为我校本科各专业开设《中医学导论》、《中医体质学》选修课。
1.《中医体质学》:本科生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人类体质为研究对象,以指导疾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为研究目的的一门学科。包含体质相关理论,体质基础研究,体质相关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干预,以及体质学派传承等一系列重要命题的学术体系。属于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中医体质学经过40多年研究历程,其研究成果已整理出版全国高等中医药创新教材,已在全国39所中医院校及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使用,并且于2021年出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规划教材。我校从2006年开始为本科生开设《中医体质学》选修课程,15年中培养700余位五年制、七年制学生及留学生。2012年,批准设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学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
针对本科生开设的《中医体质学》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医体质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介绍与阐析,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创新有新的认识,并对生命科学产生新的认识。强化学生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掌握体质辨识方法等实用性内容。
2.《中医学导论》:本科生公共选修课。《中医学导论》是学习中医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通过界定中医学的概念与内涵,明确中医学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文化属性,明晰中医学的发展轨迹,概述中医学的基本内容,比较中医学原创思维的特质及其与西方思维的不同,突显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特点及基本认识,突出中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应有的地位,倡导中医学的医德医道,彰示中医学的教育学习特色。
针对本科生开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中医学导论》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基本特征、思维方法等进行系统介绍与阐析,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发展历史、学术成就,使学生明确作为一名中医应具备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思维。本课程作为“过渡课程”,对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起到应有的指引、启迪等作用。